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评论 >

厚积薄发 传承出新——飞飞的山水世界



2015-08-31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0

樊波(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飞飞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好朋友。八年前他在南艺上研究生班时,其撰写的毕业论文就以其飞扬的文采和对于中国画独到的阐释引起了我的关注。那时,他已经是江苏省国画院颇有成就的年青画家,师从亚明、宋文治先生,并在国内外各种中国画大展中获奖,作品为同道所赞评,显示出不俗的艺术追求。江苏画院名家辈出,声誉卓著,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江苏画派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的覆盖下,年青画家一方面受其沾溉,仅仅承袭江苏画派的传统就已然立于一个较高的艺术层面;另一方面却又受其制约,很难突破前辈的艺术成就,确立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大约有两年的时间,飞飞从我的视线中消失,省里的一些大展上似也很少看到他的踪影。直到上个月,我在电话中又听到了他熟悉的声音――他约我去他的画室看他近期的新作。在画室的墙上挂满了他刚刚完成的山水作品,令我既陌生又欣喜。我熟悉的王飞飞在画中隐去,一种新的风貌脱颖而出。其实这“新”恰恰又是“旧”的,传统如久违的霞光,从远古绚丽返照。

飞飞早年对宋元明清诸家均下过不少功夫,“由临写而罗致,借效仿而识髓”,如今传统资源不仅被有效地融汇,还使其画风有了明显的改观,画的品质和格调也有了很大提升。用笔于硬朗之中增加了一分润泽,造型于秀媚之中积淀了一种醇厚。沉凝的笔墨为山水形骨注入了雄浑的气质,奇而稳妥的章法亦为山水布局构奠了寓变化于整体的结构――然而这一切又都心手相应,浑然天成,如同血液一般无形地贯注于他的山水体貌之中。

飞飞近期的山水画虽然透发出真山真水的新鲜气息和形貌,但更多地是表现了他个人的主观倾向。他往往先以淡墨晕染素纸,使其自然成象,尔后再施于笔墨,敷之色彩。在这一过程中,画家显然没有拘于真景模写,而是一任自然意象随意布构,在丘壑营构中使“心”与“物”处于变幻迷离的不确定状态中,既能吸纳自然山川的真实元素,又能大大发挥心灵的巧构之功,正是这样,看他的画,叹其“临见妙裁”而觉“质而有趣灵”,随其峰回路转而渐生思古之幽情。

现如今画展多如牛毛,名目繁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当年观展的喜悦冲动以及美的享受却被渐渐冲淡。好作品难得一见,更多地是在其中看到了“名利”之下的急迫和浮躁。我觉得,真正的艺术家是应该有一段沉寂期的。我想飞飞的沉寂是为了破空而出的重生,不敢说这批作品已经做到了这点,但我确信并希望,观者能从其中感受到与天地合一的沉静之心!


(责任编辑:王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王飞飞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4-12-28 12:12
上一篇:丹青难写是精神
热点内容